![]() |
主要用途 | 食品保健品用 |
生产许可证编号 | SC12323120106694 |
CAS | 有 |
型号 | 食品级 |
包装规格 | 25kg/箱 |
外观 |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|
保质期 | 24个月 |
有效物质含量 | 99% |
主要营养成分 | 营养强化 |
含量 | 99% |
是否进口 | 否 |
2-酮基-L-古龙酸的C-4位内酯化、C-2位烯醇化后才能得到维生素C,在酸或碱催化剂作用下实现。工业生产中常采用碱转化法催化⒉-酮基-L-古龙酸生成维生素C。
酸转化:配料比2-酮基-L-古龙酸∶38%盐酸︰丙酮=1∶0.4(质量/体积)∶0.3(质量/体积)。先将丙酮与一半古龙酸加入转化罐搅拌,再加入盐酸和余下的古龙酸。打开蒸汽阀,缓慢升温至30-38℃,关汽阀。自然升温至52-54℃,保温约5h,反应到达高潮,结晶析出。罐内温度稍有上升,最高可达59℃,严格控制温度不能超过60℃。高潮期后,维持温度在50-52℃,至总保温时间为20h。降温1h,加入适量乙醇,冷却至一2℃,放料。甩滤0.5h后用冰乙醇洗涤,甩干,再洗涤,甩干3h左右,干燥后得粗维生素C。酸转化工艺的设备简单,流程短,但维生素C破坏较严重,质量较差。设备腐蚀严重,三废问题没有很好解决,逐渐被淘汰。
2.
碱转化:2-酮基-L-古龙酸在甲醇中用浓硫酸催化酯化生成2-酮基-L-古龙酸甲酯,加NaHCO3。转化生成维生素C钠盐,经氢型离子交换树脂酸化,在50-55℃下减压烘干,得到粗品维生素C。碱转化工艺流程较长,投资较大,但设备腐蚀少,中间体易分离,产品质量较好。但由于使用碳酸氢钠后,带入了大量钠离子;转化后母液中产生大量的硫酸钠,严重影响母液套用及成品质量。